蜂拥而上的解释
形容许多人或事物争先恐后地涌上来,通常带有急切或混乱的意味。
出处
1.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,扫红、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,蜂拥而上。”2.
出自《汉书·项籍传》:'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'后人用'蜂拥而上'形容这种争先恐后的情景。寓意
强调群体行为的迅猛和不加控制,提醒人们在行动中保持冷静和秩序。
列子
1.
看到商店打折,顾客们蜂拥而上抢购商品。2.
比赛结束后,粉丝们蜂拥而上想要和偶像合影。3.
听到有免费的午餐,学生们蜂拥而上排队领取。4.
公园里发现了罕见的鸟类,游客们蜂拥而上观看。5.
新开业的餐馆,食客们蜂拥而上想要尝鲜。6.
他们~,迅速逮住了坏蛋。蜂拥而上的翻译
德语
stürmisch vorandrängen
日语
一斉に押し寄せる
法语
se précipiter en avant
英语
swarm forward
蜂拥而上的字意分解
fēng
1:(形声。从虫,夆(fēng)声。本义:蜂,一种昆虫。有蜜蜂、胡蜂、细腰蜂等。特指“蜜蜂”)。
2:同本义。
3:比喻众多成群。
4:兵器的尖端。引申为锐势,势头。
yōng
1:(形声。从手,雍声。本义:抱)。
2:同本义。
3:簇拥。
4:环抱。
5:持;执持。
6:聚集。
7:拥挤。
8:裹。
9:阻塞。
10:遮盖。
11:占有。
12:又如:拥蹲(占有权位);拥制(控制);拥兵(掌握、聚集军队)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shàng
1:(指事。小篆字形。下面的“一”表示位置的界线,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。本义:高处;上面)。
2:同本义。
3:上天;天帝。
4:上级;尊长;社会的最高层。
5:君主;皇帝。
6:工尺谱里的“do”称为上。
7:时间,时候。
8:方位词,边,畔。
9:上等,等级高或品质良好。
10:时间或次序在前。
11:远;久远。
12:广大。
13:丰足。
14:登;上升;向上。
15:上报;呈报。
16:进献,送上。
17:崇尚,提倡。
18:向前;前进。
19:去;到。
20:放到;放进。
21:安装;装上。
shǎng
1:汉语声调之一,普通话上声(第三声)。
shang
1: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物体的表面。
2: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。
3:表示某一方面。

蜂拥而上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fēng yōng ér shàng)。abcd式组合,蜂拥而上意思是:形容许多人或事物争先恐后地涌上来,通常带有急切或混乱的意味。 强调群体行为的迅猛和不加控制,提醒人们在行动中保持冷静和秩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