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辨是非的解释
意思是清楚地区分是非对错,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性质和价值。
出处
1.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慎思之,明辩之,笃行之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失祀者,所以定亲疏,决嫌疑,别同异,明是非也。”2.
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:'子曰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'后世引申为明辨是非。寓意
强调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感,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列子
1.
在处理家庭纠纷时,父母总是能明辨是非,给孩子们做好榜样。2.
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,学会独立思考。3.
小明在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,总是能明辨是非,帮助大家化解冲突。4.
在阅读历史时,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,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。5.
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,我们需要明辨是非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6.
八、九年的部队生活和她的特殊地位,养成她举止老练、大方、~。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四章明辨是非的翻译
德语
Recht von Unrecht unterscheiden
日语
是非を明らかにする
法语
discerner le bien du mal
英语
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
明辨是非的字意分解
míng
1: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jiǒng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。
2: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。
3:明白,清楚。
4:圣明,明察,明智。
5:明显,明确。
6:明艳, 鲜明。
7:照亮。
8:点燃,点亮。
9:懂得,了解。
10:阐明,表明。
11:明确。
12:受。
13:结盟。
14:白昼,白天。
15:人世,阳世。
16:眼睛,视力。
17:明朝 。(1368—1644年)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
18:声名、名誉。
19:名分,地位身分。
20:公开。
21:姓。
biàn
1:(形声。从刀,辡(biǎn)声。本义:判别,区分,辨别)。
2:同本义。
3:口头上争论。
4:颁布。
shì
1: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日正。本义:正,不偏斜)。
2:同本义。
3:对的,正确的。
4:此,这。
5:赞同;认为正确;肯定。
6:遵从,以为法则。
7:关系词。表示肯定判断之词。
8:表示两种事情同一,或后者说明前者。
9:表示让步。
10:表示肯定 昨天买的票;他手艺是高明,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。
11:“是”不重读时,可省略,只表示一般肯定 问问,没有别的意思。
12:表示原因、目的。“是”后可加“因为、由于、为了” 平时太骄傲了。
13:或者。
14:有时也用完整的“是”字句回答。
15:商业、职业或政府的事务、业务或国务。
16:帮助宾语提前。
17:姓。
fēi
1:(指事。金文作“兆”,像“飞”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,双翅相背,表示违背。本义:违背;不合)。
2:同本义。
3:责怪;非难;反对。
4:讨厌。
5:讥刺。
6:(fěi)。诽谤,诋毁。
7:∮秩?非誉(诽谤与赞誉);非而不用(诽谤而不予重用);非世(诋毁世俗);非孝(非难毁诋孝行);非怨(诋毁,怨恨)。
8:躲开。
9:无;没有。
10:不对;错误。
11:相当于“不”、“不是”。
12:不真实。

明辨是非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míng biàn shì fēi)。abcd式组合,明辨是非意思是:意思是清楚地区分是非对错,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性质和价值。 强调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感,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