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缨伏剑 jié yīng fú jiàn

abac式
拼音jié yīng fú jiàn
注音ㄐㄧㄝˊㄧㄥㄈㄨˊ
繁体結纓伏劍
感情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结缨伏剑的解释
形容古代武士或官员在执行任务或作战前,整理好头盔上的缨饰并手持剑的庄重姿态,象征着勇敢和决心的表现。
出处

1.

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’结缨而死。”南朝·梁·江淹《狱中上建平王书》:“常欲结缨伏剑,少谢万一。”

2.

出自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,描述刘宽在朝廷上表现出的勇敢姿态。
寓意
象征勇敢、决心的精神,强调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庄重。
列子

1.

在古装剧中,战士们结缨伏剑,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。

2.

小明在表演话剧时,结缨伏剑的动作非常到位,赢得了观众的掌声。

3.

在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中,有一幅画描绘了古代将士结缨伏剑的场景。

4.

为了完成任务,探险队员们结缨伏剑,勇敢地进入了未知的洞穴。

5.

在学校的角色扮演活动中,学生们结缨伏剑,展示了古代武士的英勇气概。

6.

南朝·梁·江淹《狱中上建平王书》:“常欲~,少射万一。”

结缨伏剑的翻译
德语
kampfbereit
日语
戦闘準備
法语
prêt au combat
英语
ready for battle
结缨伏剑的字意分解
jiē
1:植物生长果实
2:坚硬;牢固
3:健壮
4:口吃
jié
1:用绳、线、皮条等绾成的疙瘩
2:关键。
3:总发,挽发而结之于顶。
4:比喻心情烦闷,心里有结。
5:牢固。
yīng
1:(形声。从糸,婴声。本义:系在脖子上的帽带)。
2:同本义。
3:套马的革带,驾车用。引申指绳索。
4:缠绕、系牵
1:(会意。从人,从犬。意思是: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。本义:俯伏;趴下)。
2:同本义。
3: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。
4:潜藏;埋伏。
5:屈服,顺从。承认罪行或失败。
6:佩服,信服。
7:从事。
8:保持。
9:伏天;伏日。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,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统称三伏,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。
10:电势差和电压单位“伏特”的简称。
11:居处。
jiàn
1:(形声。从刀,佥(qiān)声。本义:古代兵器。长刃两面,中间有脊,短柄)。
2:同本义。
3:以剑杀人。
4:挟在胁下。

结缨伏剑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jié yīng fú jiàn)。abac式组合,结缨伏剑意思是:形容古代武士或官员在执行任务或作战前,整理好头盔上的缨饰并手持剑的庄重姿态,象征着勇敢和决心的表现。 象征勇敢、决心的精神,强调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庄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