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不所措的解释
形容不知所措,非常慌乱或无奈的状态。
出处
1.
晋·元帝《改元赦令》:“惠怀多难,帝主不造,夷狄豺狼,肆其暴乱,京都倾覆,宗庙为墟,孤悼心失图,靡知所措。”2.
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中的“靡所不措”,原意是没有不放置的地方,后引申为不知所措。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或突发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,避免慌乱。
列子
1.
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,他靡不所措,只能勉强应对。2.
当她发现自己迷路时,靡不所措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。3.
在紧急情况下,他靡不所措,忘记了所有的应急措施。4.
面对复杂的数学题,他靡不所措,只能求助于老师。5.
当她看到满屋子的混乱时,靡不所措地不知从何整理起。靡不所措的翻译
德语
ratlos
日语
途方に暮れる
法语
désemparé
英语
at a loss
靡不所措的字意分解
mí
1:水边,河岸。
2:浪费。
3:消失。
4:烂。
5:切磋,研究。
6:摩擦,接触。
mǐ
1:(形声。从非,麻声(mǐ)。本义:无;没有)。
2:同本义 。
3:散乱;顺风倒下。
4:细腻;细密。
5:华丽,美好。
6:缓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uǒ
1:(形声。从斤,户声。斤,斧子。(hǔ)本义:伐木声)。
2:“所”假借为“处”。处所;地方。
3:地方。
4: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。如:物理所;农民问题研究所。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。如:派出所;招待所;指挥所。
5:着落;结果。
6:表示结构。
7:与后面的动词结合,构成名词性结构。
8: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,相当于“之”、“的”。
9: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,多与“唯”字配合使用,相当于“是”。
10:与“为”呼应,构成“为…所…”句式,表示被动。
11:与介词“从”“由”“自”结合,组成所字结构,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、原因、对象等。
12:和介词“以”组成“所以”这一短语,根据“以”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,有不同的意思。
13:用于山、岛等物,相当于“座”。
14:用于建筑物。
15:尚,还。
16:大约 。用在数量词后面,表示大概的数目。
17: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何”、“什么”。
18:宜,适宜的,为其所需的。
19:许多的,多种的。
20:可以的。
cuò
1:(形声。从手,昔声。本义:放置,安放)。
2:同本义。
3:废弃;搁置。

靡不所措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mǐ bù suǒ cuò)。abcd式组合,靡不所措意思是:形容不知所措,非常慌乱或无奈的状态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或突发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,避免慌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