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眼不识泰山的解释
比喻有眼力却不认识真正有本领、有地位的人,形容人眼拙,不识人才。
出处
1.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2.
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小说《官场现形记》,原句为“有眼不识泰山,罪该万死。”寓意
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和尊重有才华、有成就的人,避免因疏忽而错过人才。
列子
1.
小王见到大画家时没有认出来,事后才知道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2.
我竟然没认出他是公司的创始人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3.
他竟然不知道面前这位是著名的作家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4.
见到这位大师时我没有认出来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5.
我没能认出他是世界级的钢琴家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6.
他~,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。有眼不识泰山的翻译
德语
eine bedeutende Person nicht erkennen
日语
偉人を見抜けない
法语
ne pas reconnaître une grande personne
英语
fail to recognize a great person
有眼不识泰山的字意分解
yǒu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。
2:同本义。
3:存在。
4:取得,获得,占有。
5: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。
6: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。
yòu
1:
yǎn
1:(形声。从目,艮(gèn)声。本义:眼珠)。
2:同本义。
3:泛指眼睛。
4:耳目;眼线。
5:见证。
6:指孔;洞穴。
7:围棋用语。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,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hí
1:(形声。从言。戠(zhí)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:知道;懂得)。
2:同本义。
3:认识。
4:赏识。
5:感觉;识别;辨别。
6:见识;知识。
7:相知的朋友。
8:思想或意识。
9:刚才。
10:姓。
zhì
1:旗帜
2: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。
3:标记。
4:加上标记
5:记住。

有眼不识泰山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)。abcd式组合,有眼不识泰山意思是:比喻有眼力却不认识真正有本领、有地位的人,形容人眼拙,不识人才。 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和尊重有才华、有成就的人,避免因疏忽而错过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