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俗出家 qì sú chū jiā

abac式
拼音qì sú chū jiā
注音ㄑㄧˋㄙㄨˊㄔㄨㄍㄨ
繁体棄俗齣傢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  • 入世为官
  • 俗世生活
  • 尘世繁华
弃俗出家的解释
指的是抛弃世俗生活,出家修行,通常指的是成为僧尼,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。
出处

1.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

2.

出自佛教用语,常见于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中。
寓意
强调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,体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。
列子

1.

他厌倦了世俗的纷扰,决定弃俗出家,追求内心的宁静。

2.

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,选择弃俗出家,寻找心灵的归宿。

3.

这位老人一生追求真理,最终在晚年选择弃俗出家。

4.

年轻的他在一次旅行中受到启发,毅然决定弃俗出家。

5.

她为了追随自己的信仰,毅然决然地弃俗出家,成为了一名尼姑。

6.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姓陈名义,三举不第,因此~,在灵隐寺做侍者。”

弃俗出家的翻译
德语
die Welt verlassen und Mönch/Nonne werden
日语
出家する
法语
renoncer au monde et devenir moine/nonne
英语
renounce the world and become a monk/nun
弃俗出家的字意分解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,三点表示羊水,头向上表示逆产。中间是只簸箕 ,下面是两只手。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。小篆写法大同小异。本义:扔掉;抛弃)。
2:同本义。
3:废,废除。
4:忘记。
5:离开。
1:(形声。从人,谷(gǔ)声。习俗是人的行为,所以从人。本义:风俗)。
2:同本义(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惯)。
3:佛教称尘世间为俗,与出家相对。
4:一般人;百姓。
5:平凡;普通;一般。
6:庸俗,不雅,缺乏修养的。
7:世俗。
8:通俗,流行。
9:从其习俗。
10:厌烦,腻味。
chū
1:(象形。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。本义:长出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申为出入的“出”。出去,出来,与“入”相对。
4:出现;显露。
5:生产;产生。
6:高出;超出。
7:使出;拿出;取出。
8:发出,发布。
9:逃亡。
10:经过,穿过 。 如:出边(渡越边境)。
jiā
1: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(mián)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。
4:家庭,人家。
5:指夫或妻。
6: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,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。
7:娘家。
8:学术或艺术流派。
9: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。
10: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、担任某种职务的人。
11: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。 如: 三家条约。
12:家财,财产。
13:又如:分家;发家;家破人亡;抄家。
14:朝廷。
15:又如:汉家(即汉朝);随家(即隋朝);家历(皇朝的历数)。
16:都城。
17:帝王或太子。
18:又如:家吏(皇后或太子的官属)。
19: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。
20:私家的,个人的 ,与“公”相对。
21:娶妻;成家。
22:安家;定居。
23:稼穑。种谷曰稼,收获曰穑。
1:
jie
1:词尾。

弃俗出家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qì sú chū jiā)。abac式组合,弃俗出家意思是:指的是抛弃世俗生活,出家修行,通常指的是成为僧尼,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。 强调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,体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