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

abcd式
拼音bù lù shēng sè
注音ㄅㄨˋㄌㄡˋㄕㄥㄙㄜˋ
繁体不露聲色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不露声色的解释
形容在某事上不表现出任何情绪或反应,保持镇静和不泄露内心想法的状态。
出处

1.

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好以甘言啗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
2.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'他却不露声色,依然谈笑自若。'
寓意
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自控力的重要性。
列子

1.

在听到这个坏消息时,他仍然不露声色地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。

2.

面对对手的挑衅,他始终不露声色,保持着自己的节奏。

3.

在高难度的考试中,她不露声色地完成了所有题目。

4.

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,他也能不露声色地应对。

5.

在谈判桌上,他不露声色地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。

6.

你看它,埋没地下,~,生命的每一秒种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。 ★曹石《根的情操》

不露声色的翻译
德语
ohne irgendeine Emotion zu zeigen
日语
表情を変えずに
法语
sans montrer aucune émotion
英语
without showing any emotion
不露声色的字意分解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1:(形声。从雨,路声。本义:露水)。
2:靠近地面的水蒸气,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。
3:又。
4:水气。
5:道路。
6:显露;显现在外。
7:滋润。
8:庇护。
9:败坏。
lòu
1:
shēng
1:(形声。从耳,殸(qìng)声。“殸”是古乐器“磬”的本字,“耳”表示听。本义:声音;声响)。
2:同本义。
3:音乐;诗歌。
4:声望,声名(名声)。
5:口信;消息;传说。
6:声威;声势。
7:言语,口音。
8:声称,宣扬。
9:听。
10: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。
1:(会意。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,仰承其脸色。本义:脸色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颜色。
5:姿色,容颜(多就女子而言);美色。
6:佛家语。指一切物质的存在。
7:履历,古称“脚色”,省称“色”。
8:物质(多指金银)的成分。
9:兆气,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。
10:风景;景观。
11:天色。
12:生气;变脸。
13:惊惧。
shǎi

不露声色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lù shēng sè)。abcd式组合,不露声色意思是:形容在某事上不表现出任何情绪或反应,保持镇静和不泄露内心想法的状态。 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自控力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