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有愧色的解释
形容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,表示因做错事或感到内疚而表现出的羞愧之情。
出处
1.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于是越王默然不悦,面有愧色。”2.
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文为“项王瞋目而叱之,左右皆靡,面有愧色”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勇于承认错误,勇于承担责任。
列子
1.
小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在老师面前面有愧色。2.
他因为撒谎被揭穿后,面有愧色地低下了头。3.
在朋友面前,他因为失约而面有愧色。4.
她因为没有帮到忙而面有愧色地道歉。5.
因为没有及时归还借款,他面有愧色地解释原因。6.
虎儿斑先领戎兵,多有损折,来见桓公,~。 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十一回面有愧色的翻译
德语
beschämt aussehen
日语
面に愧色を浮かべる
法语
avoir l'air honteux
英语
look ashamed
面有愧色的字意分解
miàn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“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庞。“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。“脸”是魏晋时期才出现,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,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“面”本义:脸)。
2:同本义。
3:外表;表面。
4:部位;方面。
5: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。
6:当面。
7:朝向;面对;面向。
8:见面。
9:勉励。
10:面向。
11:背向。
12:面粉,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。
yǒu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。
2:同本义。
3:存在。
4:取得,获得,占有。
5: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。
6: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。
yòu
1:
kuì
1:(形声。从心,鬼声。本义:惭愧)。
2:同本义。同“媿”。
3:折辱人;使羞惭。
4:责人罪咎。
sè
1:(会意。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,仰承其脸色。本义:脸色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颜色。
5:姿色,容颜(多就女子而言);美色。
6:佛家语。指一切物质的存在。
7:履历,古称“脚色”,省称“色”。
8:物质(多指金银)的成分。
9:兆气,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。
10:风景;景观。
11:天色。
12:生气;变脸。
13:惊惧。
shǎi

面有愧色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miàn yǒu kuì sè)。abcd式组合,面有愧色意思是:形容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,表示因做错事或感到内疚而表现出的羞愧之情。 提醒人们要勇于承认错误,勇于承担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