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欢而散 bù huān ér sàn

abac式
拼音bù huān ér sàn
注音ㄅㄨˋㄏㄨㄢㄦˊㄙㄢˋ
繁体不歡而散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不欢而散的解释
形容聚会或交谈时因意见不合或不愉快而分手。
出处

1.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通言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众客咸不欢而散。”

2.

出自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四回:“宝玉听了,登时发起呆来,因想他既不和我好,又不应酬我,已是素日无味,不料连外头人来他也不肯敷衍,真是‘不欢而散’了。”
寓意
提醒人们在交往中要注意沟通方式,避免因意见不合而导致关系破裂。
列子

1.

朋友聚会上因为意见不合,大家不欢而散。

2.

家庭讨论时,意见分歧太大,最后不欢而散。

3.

同事之间因为工作上的矛盾,不欢而散。

4.

同学聚会因为旧怨未解,不欢而散。

5.

商谈破裂,双方不欢而散。

6.

公子大惭,~。 ★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

不欢而散的翻译
德语
im Unfrieden auseinandergehen
日语
不和で別れる
法语
se séparer en mauvais termes
英语
part on bad terms
不欢而散的字意分解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huān
1:(形声。从欠,雚(guàn)声。本义:喜悦,高兴)。
2:同本义。
3:欢迎,殷勤地或诚挚地迎接。
4:古时男女相爱,女子对情人的称呼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sǎn
1:逍遥,懒散。
2:潇洒;洒脱。
3:挂名职务,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。
4:杂乱;错杂。
5:零碎;不集中的。
6:粗疏 [careless;inatten-tive]。如:散落(疏忽);散拙(散漫粗疏)。
7:药粉。
8:姓。
sàn
1:(本义:分散)。
2:同本义。
3:散发,使分散。
4:敞开。
5:排遣。
6:逃,逃走。
7:放,放牧。
8:杂乱,纷乱。

不欢而散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huān ér sàn)。abac式组合,不欢而散意思是:形容聚会或交谈时因意见不合或不愉快而分手。 提醒人们在交往中要注意沟通方式,避免因意见不合而导致关系破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