遒文壮节的解释
形容文章雄健有力,节操高尚。常用于赞美人的文采和品德。
出处
1.
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杜子美四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遒文壮节,抑扬怨哀悲离之作,尤极于古。”2.
出自《晋书·鲁褒传》,原句为“遒文壮节,足称雅俗”。寓意
强调文章的雄健和人的高尚品德,鼓励人们追求文采与德行的完美结合。
列子
1.
这位作家不仅遒文壮节,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,深受大家敬重。2.
在文学研讨会上,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作品遒文壮节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3.
他不仅遒文壮节,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非常用心,堪称楷模。4.
遒文壮节的他,常常用自己的作品激励年轻人追求高尚的品德。5.
在朋友圈里,他以遒文壮节的形象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重。6.
~,于汉季得两人焉,孔文举、臧子源是也。 ★清·刘熙载《艺概·文概》卷一遒文壮节的翻译
德语
kräftiges Schreiben und edler Charakter
日语
剛健な文章と高潔な節操
法语
écriture vigoureuse et caractère noble
英语
vigorous writing and noble character
遒文壮节的字意分解
qiú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酋(qiú)声。本义:迫近)。
2:同本义。
3:终竟;完尽。
4:急迫。也作“迺”。
5:强劲;强健;有力。
6:刚强。
7:坚固。
8:美好。
9:姓。
wén
1:(象形。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。“文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花纹;纹理)。
2:同本义。
3:字,文字(“文”,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,“字”,到了秦朝才有此意。分别讲,“文”指独体字;“字”指合体字。笼统地说,都泛指文字)。
4:文章(遣造的词句叫做“文”,结构段落叫做 “章”)。
5:美德;文德。
6:文才;才华。亦谓有文才,有才华。
7:文献,经典;韵文。
8: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
9:文治;文事;文职。与“武”相对。
10:法令条文。
11:文教;礼节仪式。
12:又如:文丈(崇尚礼文仪节);文俗(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);文致(指礼乐);文貌(礼文仪节);文绪(文教礼乐之事);文仪(礼节仪式)。
13:谥号,谥法:勤学好问叫文。
14: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。
15:修饰;文饰。
16:装饰。
17:有文采,华丽。与“质”或“野”相对。
18:紊乱的。
19:用于计算纺织物。
20:姓。
zhuàng
1:(形声。从士,爿(pán)声。本义:人体高大,肌肉壮实)。
2:同本义。
3:豪壮;豪迈。
4:勇壮。
5:宏伟。
6:坚实,坚牢。
7:增强。
8:长成年,长大。
9:以…为壮美;赞赏。
10:伤
11:壮年 。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。
12:灸法术语。
13: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。每灸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
14:指艾炷。如大壮灸,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,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。
15:壮族的省称 。原作“僮”。
jiē
1:——用于“节骨眼”、“节子”等复音词中。
jié
1:(形声。从竹,即声。本义:竹节)。
2:同本义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。
3:骨节,节骨眼,关键。
4:节日,纪念日,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。
5:气节;节操。
6:节令,节气。
7:节度。
8:礼节,有礼貌的行为。
9:符节,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。
10:节拍,节奏。
11: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、段、区、片段或章节。
12:乐器名。拍板一类的乐器。
13:又如:节鼓(古乐器。形状似博局,中开圆孔,恰容其鼓,击之以节乐)。
14:减省。
15:节制;管束。
16:调节。
17:高峻的样子。

遒文壮节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qiú wén zhuàng jié)。abcd式组合,遒文壮节意思是:形容文章雄健有力,节操高尚。常用于赞美人的文采和品德。 强调文章的雄健和人的高尚品德,鼓励人们追求文采与德行的完美结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