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倡三叹的解释
形容诗文朗诵或歌唱时,一句之后要停顿三次,以表达深切的情感和抑扬顿挫的效果。
出处
1.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《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2.
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中的“一唱三叹”,原指诗歌朗诵时一唱三叹的艺术表现手法。寓意
强调在艺术表现中通过停顿和情感表达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。
列子
1.
他朗诵诗歌时壹倡三叹,深深打动了听众。2.
在音乐会上,歌唱家壹倡三叹,赢得了全场的掌声。3.
她在演讲中壹倡三叹,让大家感受到了她的真情实感。4.
戏曲演员壹倡三叹,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5.
诗歌朗诵比赛中,选手壹倡三叹,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。壹倡三叹的翻译
德语
ein Gesang, drei Seufzer
日语
一唱三嘆
法语
une mélodie, trois soupirs
英语
one chant, three sighs
壹倡三叹的字意分解
yī
1: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壶,吉声。“一”的大写。本义:专一)。
2:同本义。
3:统一;一致。
4:皆;一概;一律。
5:一样;等同;同一。
6:“一”的大写。
7:——常用于支票、银行票据等,以避免差错或涂改。
chāng
1:(形声。从人,昌声。本义:唱歌的艺人)。
2:同本义。
3: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。又称:倡人,倡优,倡伎,倡女,倡家,倡俳,倡排,倡妇。
4:妓女 。也作“娼”。
chàng
1:(形声。从人,昌声。(chāng)本义:表演歌舞的人)。
2:领唱,发声先唱。
3:提倡。
4:倡导,先导;带头。
5:歌唱。
sān
1:(指事。本义: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。
2:同本义。
3:表示多数或多次。
4:指三颗星。
5:姓。
tàn
1:(形声。从欠(另一繁体从“口”),“難”省声。欠,打呵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:叹息)。
2:同本义。
3:赞叹,赞美。
4:吟诵。

壹倡三叹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yī chàng sān tàn)。abac式组合,壹倡三叹意思是:形容诗文朗诵或歌唱时,一句之后要停顿三次,以表达深切的情感和抑扬顿挫的效果。 强调在艺术表现中通过停顿和情感表达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