雉伏鼠窜 zhì fú shǔ cuàn

abac式
拼音zhì fú shǔ cuàn
注音ㄓˋㄈㄨˊㄕㄨˇㄘㄨㄢˋ
繁体雉伏鼠竄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雉伏鼠窜的解释
形容敌人或坏人被打败后四处逃窜、藏匿的狼狈相。
出处

1.

明·李东阳《西北备边事宜状》:“朝廷命将出师,天威所至,雉伏鼠窜,无有遗者。”

2.

出自《汉书·蒯通传》,原文为“汉王之入蜀,诸将皆曰‘天下已定,项羽不足畏也’。蒯通曰:‘不然,项羽犹如雉伏,汉王如鼠窜耳。’”
寓意
强调失败者的狼狈和无奈,提醒人们要有备无患,避免落入绝境。
列子

1.

看到警车开来,小偷们雉伏鼠窜,四处逃散。

2.

恶势力团伙被警方一举端掉后,成员们雉伏鼠窜。

3.

山火逼近,野生动物们雉伏鼠窜,寻找安全地带。

4.

暴风雨来袭,露营者们雉伏鼠窜,寻找避雨的地方。

5.

听到怪兽的咆哮声,村民们雉伏鼠窜,逃离危险区。

雉伏鼠窜的翻译
德语
in Panik fliehen
日语
狼狽逃げる
法语
s'enfuir en panique
英语
scurry away in panic
雉伏鼠窜的字意分解
zhì
1:(形声。从隹,矢声。隹(zhuī),短尾鸟的总称。本义:野鸡)。
2:同本义。
3: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。长三丈、高一丈为一雉。
4:城墙。
1:(会意。从人,从犬。意思是: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。本义:俯伏;趴下)。
2:同本义。
3: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。
4:潜藏;埋伏。
5:屈服,顺从。承认罪行或失败。
6:佩服,信服。
7:从事。
8:保持。
9:伏天;伏日。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,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统称三伏,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。
10:电势差和电压单位“伏特”的简称。
11:居处。
shǔ
1:(象形。头部象锐利的鼠牙,下象足、脊背、尾巴形。本义:老鼠)。
2:同本义。
3:十二生肖之一。
4:,忧;病。
cuàn
1:(会意。从鼠,从穴。老鼠在洞穴里,表示“隐匿”、“逃窜”。简化为“窜”,形声,从穴,串声。本义:躲藏)。
2:奔逃。

雉伏鼠窜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ì fú shǔ cuàn)。abac式组合,雉伏鼠窜意思是:形容敌人或坏人被打败后四处逃窜、藏匿的狼狈相。 强调失败者的狼狈和无奈,提醒人们要有备无患,避免落入绝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