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狈逃窜 láng bèi táo chuàn

abac式
拼音láng bèi táo chuàn
注音ㄌㄤˊㄅㄟˋㄊㄠˊㄘㄨㄢˋ
繁体狼狽逃竄
感情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狼狈逃窜的解释
形容狼狈不堪、慌张逃跑的样子,常用来描述人在困境中仓皇逃走的状态。
出处
出自《汉书·蒯通传》,原句为“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,敌国灭,谋臣亡”,后演变为“狼狈逃窜”。
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,不要慌张失措。
列子

1.

小偷被发现后,狼狈逃窜,很快被抓住了。

2.

比赛中失利的队伍,狼狈逃窜,留下满场的遗憾。

3.

山洪暴发时,游客们狼狈逃窜,幸好及时得到了救援。

4.

在惊险的追逐戏中,坏人狼狈逃窜,最终被主角制服。

5.

小狗被大狗追赶,狼狈逃窜,最后躲进了一个小洞里。

6.

与其在群起而攻之中~,倒不如主动辞去军长职务,还有几分体面。 ★魏巍《地球的红飘带》三十二

狼狈逃窜的翻译
德语
in Unordnung fliehen
日语
狼狽逃走
法语
s'enfuir en désordre
英语
flee in disarray
狼狈逃窜的字意分解
láng
1:(形声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:狼)。
2:同本义。
3:凶狠。
4:姓。
bèi
1:传说中的一种兽,狼属。前腿特别短,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,没有狼,它就不能行动,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。“狼狈为奸”:互相勾结做坏事。
táo
1:(形声。从辵(chuò),兆声。本义:逃走,逃跑)。
2:同本义。
3:逃避,回避。
4:离开。
5:叛,离,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。
cuàn
1:(会意。从鼠,从穴。老鼠在洞穴里,表示“隐匿”、“逃窜”。简化为“窜”,形声,从穴,串声。本义:躲藏)。
2:奔逃。

狼狈逃窜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láng bèi táo chuàn)。abac式组合,狼狈逃窜意思是:形容狼狈不堪、慌张逃跑的样子,常用来描述人在困境中仓皇逃走的状态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,不要慌张失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