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须之报的解释
形容报复行为迅速而强烈,强调报复的及时性和严重性。
出处
1.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不敢,向蒙莫之之恩,未展斯须之报。”2.
出自《史记·魏世家》,原句为'斯须之报,国士无双',用来形容报复的迅速和强烈。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公或伤害时,需谨慎考虑报复的时机和方式,避免因冲动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。
列子
1.
小明被欺负后,斯须之报,立刻找回场子。2.
朋友之间的小误会,斯须之报,反而加深了矛盾。3.
比赛中对方犯规,他斯须之报,迅速还以颜色。4.
被骗后,他斯须之报,立即报警处理。5.
小狗被踢后,斯须之报,立刻反咬一口。斯须之报的翻译
德语
schnelle Vergeltung
日语
即時報復
法语
représailles rapides
英语
swift retribution
斯须之报的字意分解
sī
1:(会意。从斤,其声。其所以盛木柿。斤,斧子。本义:劈;砍)。
2:同本义。
3:扯裂。
4:分开。
5:距离;离开。
6:“斯”假借为“此”,这,这个。
7:则。就 ——表示承接上文,得出结论。
8: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。引申为卑贱。
9:白色。
10:表示结构,相当于“之”、“的”。
11: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,以确指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是”。
12:用在形容词之后,相当于“然”。
xū
1:(本字作“须”。后来写成有鬚,现在又简化为“须”。象形。从页,从彡,页(xié),头,彡(shān),表毛饰。指人面上的毛。本义:胡须)。
2:同本义。
3:野兽的鬚。泛指动、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。
4:流苏。
5:片刻。
6:等待。
7:停留。
8:需要。
9:助动词。必要,应当。
10:终于。
11:本是;本来。
12:必然。
13:相当于“却”。
14:虽然。
15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bào
1:(会意。从帇,从阜,金文字形,左边象刑具形,即“帇(niè)”。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,即“阜”,读fǔ。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。本义:断狱,判决罪人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报答,报酬。
5:报告,答复。
6:报复。
7:(fù)。奔赴。
8:报应。
9: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。

斯须之报,生僻汉语成语,读音是(sī xū zhī bào)。abcd式组合,斯须之报意思是:形容报复行为迅速而强烈,强调报复的及时性和严重性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公或伤害时,需谨慎考虑报复的时机和方式,避免因冲动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