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翼而飞的解释
形容东西突然不见了,像长了翅膀自己飞走一样,通常用来表达物品失窃或丢失的情况。
出处
1.
《管子·戒》:“无翼而飞者声也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。”2.
出自《汉书·陈胜传》,原文为“陈胜王,天下苦秦久矣。今诚举大事,必有应者。吾等皆农夫,安能为大事?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今或闻无罪,二世杀之。百姓多闻其贤,未知其死也。项燕为楚将,数有功,爱士卒,楚人怜之。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为天下唱,宜多应者。”后演变成“不翼而飞”这一成语。寓意
提醒人们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物品,防止失窃或丢失。
列子
1.
小明放学回家,发现自己心爱的书包不翼而飞,急得哭了。2.
妈妈刚买的新手机放在桌子上,转眼就不翼而飞了。3.
小红的自行车停在楼下,一夜之间不翼而飞,让她很是懊恼。4.
展览会上的珍贵展品竟然不翼而飞,警方正在调查。5.
小李的钱包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不翼而飞,他只能自认倒霉。6.
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~了。 ★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创造十年》不翼而飞的翻译
德语
spurlos verschwinden
日语
翼なくして飛ぶ
法语
disparaître comme par enchantement
英语
vanish into thin air
不翼而飞的字意分解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yì
1:(形声。从羽,異(yì)声。《说文》小篆从飞,異声。本义:翅膀)。
2:同本义。
3:鸟的翅膀。
4:昆虫的翅膀。
5:一个队形(如战线、散兵线、行进纵队)左侧或右侧。
6:辅助。
7:遮护。
8:,第二天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fēi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下面象展开的双翼,上面象鸟首。本义:鸟飞)。
2:同本义。
3:泛指飞翔。
4: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。
5:矿物药或颜料,研成细末,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。
6:疾速。
7:没有根据的。
8:不具姓名的。
9:凌空,高。
10:肌肉丰满。
11:奔驰的马。
12:飞星,流星的一种。

不翼而飞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yì ér fēi)。abac式组合,不翼而飞意思是:形容东西突然不见了,像长了翅膀自己飞走一样,通常用来表达物品失窃或丢失的情况。 提醒人们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物品,防止失窃或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