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事而惧的解释
形容面对事情时感到害怕、恐惧的心理状态。常用于描述在重要时刻或紧急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应。
出处
1.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2.
出自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'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'。寓意
提醒人们在面对重要或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勇气。
列子
1.
小明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,临事而惧,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。2.
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,小红临事而惧,连平时会的题目都做不出来。3.
第一次独自出远门,小丽临事而惧,不敢轻易上路。4.
当听到鬼故事时,小刚临事而惧,连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。5.
第一次做主厨,小王临事而惧,生怕菜肴做得不好被客人批评。6.
夫庙算而后出军,犹~,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,臣诚未见其利也。 ★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临事而惧的翻译
德语
Angst haben, wenn man einer Situation gegenübersteht
日语
事に臨んで恐れる
法语
se sentir effrayé face à une situation
英语
feel fear when facing a situation
临事而惧的字意分解
lín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人,左上角象人的眼睛,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。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。本义:从高处往低处察看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申为从上监视着。
4:面对(上对下,尊对卑)。
5:碰上, 逢着。
6:到,至。后常用作敬辞。
7:又。
8:攻伐;胁制。
9: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。
10:治理、管理、统治 。
11:靠近,逼近(多用于上对下,强对弱)。
12:在…之前,在即将…的时候。
lìn
1:哭(很多人哭,或聚众哭,为丧事而悲痛哭泣)。
shì
1:(形声。从史,之省声。史,掌管文书记录。甲骨文中与“吏”同字。本义:官职)。
2:同本义。
3:引申为职守;政事;事务。
4:职业。
5:事情。
6:事业。
7:事故,事件。
8:典故;故事。
9:情况,情形。
10:侍奉;供奉。
11:做,从事。
12:使用;役使。
13:奉行。
14:治理;办理。
15:任用。
16:件;副。
ér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。
2: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。
3:表示并列关系。
4:表示递进关系。
5:表示承接关系。
6:表示转折关系。
7:表示假设关系。
8: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。
9:你;你的。
10:这样,此。
11: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。
12: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。
13: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。
14: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。
15:如,好象。
néng
1:
2:才能。
3:能够。
jù
1:(形声。从心,瞿声。本义:害怕,恐惧)。
2:同本义。
3:恐吓。

临事而惧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lín shì ér jù)。abcd式组合,临事而惧意思是:形容面对事情时感到害怕、恐惧的心理状态。常用于描述在重要时刻或紧急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应。 提醒人们在面对重要或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