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有理的解释
形容说话有道理,符合逻辑,令人信服。
出处
1.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”2.
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:'言之有理,足以服人。'寓意
强调言论的合理性和说服力,鼓励人们在表达观点时要有理有据。
列子
1.
他在辩论赛上言之有理,赢得了观众的掌声。2.
老师对他的作文评价说,言之有理,逻辑清晰。3.
朋友之间发生争执,他总是能言之有理地化解矛盾。4.
她在会议上言之有理,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5.
小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言之有理,老师对他赞赏有加。6.
众卿~,再上酒来。 ★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骂贼》言之有理的翻译
德语
gut begründet
日语
理にかなっている
法语
raisonné
英语
well-reasoned
言之有理的字意分解
yán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。
2:同本义。
3:议论,谈论。
4:记载。
5:问。
6:告知;告诉。
7:陈述;叙述。
8: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。
9:说明。
10: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。
11:言论;见解;意见。
12:言辞;辞令;辞章。
13:政令;号令。
14:誓言;盟辞;约言。
15:建议;主意;计策。
16:学说;主张。
17: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。
18: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。
19:著作。
20: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。
21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yǒu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。
2:同本义。
3:存在。
4:取得,获得,占有。
5: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。
6: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。
yòu
1:
lǐ
1:(形声。从玉,里声。本义:加工雕琢玉石)。
2:同本义。
3:治理;管理。
4:整理,使有条理、有秩序。
5:又。
6:温习;熟习。
7:区分;辨别。
8:理睬,理会。
9:操理。
10:纹理;条理。
11:法律;司法官。
12:道理,义理。
13:又。
14:使者。
15:媒人。
16:狱官。
17:治理得很好。

言之有理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yán zhī yǒu lǐ)。abac式组合,言之有理意思是:形容说话有道理,符合逻辑,令人信服。 强调言论的合理性和说服力,鼓励人们在表达观点时要有理有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