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有据的解释
指说话或论述有根据、有证据,不是凭空臆测。
出处
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'吾王之言之有据也。'
寓意
强调在表达观点时需要有充分的依据,鼓励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。
列子
1.
他在辩论赛上言之有据,赢得了大家的掌声。2.
小李在写论文时,总是言之有据,引用了大量的参考资料。3.
老师要求学生在做课题报告时必须言之有据,不能随意发挥。4.
法庭上,律师言之有据地为被告辩护,赢得了法官的好评。5.
他在讨论会上言之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,大家都觉得很有说服力。6.
写文章必须要~,不要空发议论。言之有据的翻译
德语
mit Beweisen
日语
証拠がある
法语
avec preuves
英语
with evidence
言之有据的字意分解
yán
1: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“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“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:说,说话)。
2:同本义。
3:议论,谈论。
4:记载。
5:问。
6:告知;告诉。
7:陈述;叙述。
8:解释引文、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,相当于“就是说”或“意思是”。
9:说明。
10: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。
11:言论;见解;意见。
12:言辞;辞令;辞章。
13:政令;号令。
14:誓言;盟辞;约言。
15:建议;主意;计策。
16:学说;主张。
17:言语或文章中的字。
18: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。
19:著作。
20: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。
21:姓。
zhī
1: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。
2:同本义。
3: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
4: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。
5: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。
6:又。
7: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。
8:的。
9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。
10: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11: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。
yǒu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。
2:同本义。
3:存在。
4:取得,获得,占有。
5: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。
6: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。
yòu
1:
jū
1:——“拮据”(jiéjū):经济上紧张、缺少钱用。
jù
1:(形声。本义:手靠着;靠着)。
2:同本义。
3:依靠,凭借。
4:根据。
5:占有,占据。
6:按着。
7:安;定。
8:古西域的长度单位。相当于晋代的十里。

言之有据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yán zhī yǒu jù)。abac式组合,言之有据意思是:指说话或论述有根据、有证据,不是凭空臆测。 强调在表达观点时需要有充分的依据,鼓励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