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先恐后 zhēng xiān kǒng hòu

abac式
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
注音ㄓㄥˋㄒㄧㄢㄎㄨㄥˇㄏㄡˋ
繁体爭先恐後
感情中性
近义词
反义词
争先恐后的解释
形容许多人争着向前,唯恐落后的情景,常用来描述一种急切、迫不及待的状态。
出处

1.

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四回:“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。”

2.
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十六回:'这时候的学生,真是争先恐后,只怕落在人家的后头。'
寓意
强调人们在某一情境下表现出的急切和竞争意识,提醒人们在竞争中保持理性。
列子

1.

商场大减价时,顾客们争先恐后地抢购心仪的商品。

2.

比赛开始的信号一响,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冲向终点。

3.

电影票开售时,粉丝们争先恐后地抢票,生怕错过。

4.

公园里孩子们看到冰激凌车,争先恐后地跑过去。

5.

新书发布会上,读者们争先恐后地排队等待签名。

6.

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,各班同学~,奋力争先。

争先恐后的翻译
德语
sich vordrängen
日语
争い合う
法语
se précipiter en avant
英语
vie to be first
争先恐后的字意分解
zhēng
1: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为“爪”(手),下为“又”(手),中间表示某一物体,象两人争一样东西。从又,义同。本义:争夺)。
2:同本义。
3:辩论;争论。
4:争胜,争着。
5:争斗。
6:竞争;较量。
7:相差。
8: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,又为北城门名 。也作“净”。
9:多用于诗、词、曲中,相当于“怎么”。
10:姓。
zhèng
1:“诤”的本字。强谏;规劝。
xiān
1:(会意。据甲骨文,上面是“止”(脚),下面是“人”。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。本义:前进,走在前面)。
2:同本义。
3:尊崇;重视。
4:首创;开始。
5:当初;先前。
6:先世;祖先。
7:前导;前驱。
8:前,时间或次序在前。
9:古时的;先前的,先代的。
10:首要,根本。
11:上。
12:已故的。称呼死者的敬词。
13:指事情、行为发生在前。
14:姓。
kǒng
1:(形声。从心,巩声。本义:严重害怕,惊恐)。
2:同本义。
3:又。
4:恐吓,使之害怕。
5:恐怕。
6:恐怕,表示估计兼担心。
hòu
1:(会意。象人之形,施令以告四方,古之,从一口,发号者君后也。按从坐人,从口,与君同意。本义:君主,帝王)。
2:同本义。
3:帝王的妻子。
4:古代指列国诸侯。
5:古代对长官、郡守或将领的尊称。
6:指后土。对大地的尊称。
7:(会意。金文,从“彳”(chì),表示与走路有关,从“幺”(yāo,小),从“攵”(suī),是“足”的反写,有“行路迟缓”的意思)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幺者小也,小而行迟,后可知矣。”本义:迟到,走在后。
8:同本义。
9:承继。
10:后代,子孙。
11:次序在后。
12:时间较迟或较晚。与“先”相对。
13:后面,位置在后。

争先恐后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zhēng xiān kǒng hòu)。abac式组合,争先恐后意思是:形容许多人争着向前,唯恐落后的情景,常用来描述一种急切、迫不及待的状态。 强调人们在某一情境下表现出的急切和竞争意识,提醒人们在竞争中保持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