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不舍手的解释
形容书籍或文章内容精彩,令人爱不释手,无法停止阅读。
出处
1.
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参寥》:“爱其诗,读不舍手;属其谈,挽不听去。”2.
出自清代李汝珍的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九回:'读不舍手,令人神往。'寓意
强调书籍或文章的吸引力和读者的沉浸感,鼓励阅读的乐趣。
列子
1.
小明拿到新书后,读不舍手,连晚饭都忘了吃。2.
这本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让我读不舍手,一晚上就读完了。3.
周末在图书馆,我读不舍手地翻阅着一本历史书。4.
这本推理小说太吸引人了,我读不舍手,通宵都读完了。5.
她拿到心仪已久的诗集,读不舍手,沉浸在诗歌的美妙之中。6.
年轻人遇到好书都会~的。读不舍手的翻译
德语
nicht aus der Hand legen können
日语
手放せない
法语
ne peut pas poser
英语
can't put down
读不舍手的字意分解
dòu
1:语句中的停顿。古代诵读文章,分句和读,极短的停顿叫读,稍长的停顿叫句,今以逗号标志。也作“逗”。
dú
1:(形声。从言,卖声。本义:读书)。
2:籀书,抽释理解书的意义。
3:阅读。
4:说。
5:文体名。属于题跋一类。用以记心得于书后,以备遗忘。
6:姓。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hě
1:放在一边;丢开。
2:放弃;舍弃。
3:废止、停止。
4:布施,施舍。
5:免罪或免罚;释放。
6:发,发射。
shè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上端象屋顶,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。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。本义:客舍)。
2:同本义。
3:房屋(住宅)。
4:营寨;营房。
5: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。
6: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、年纪小的亲属。
7:置;安置。
8:住宿。
9:休息;止息。
10:安排住宿。
11:宿营。
shǒu
1: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伸出五指形。本义:人体上肢的总称,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)。
2:同本义。
3: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。
4:笔迹。
5:手艺;本领。
6:亲自,亲手。
7:拿着,执持。
8:用手击杀。
9:取。

读不舍手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dú bù shě shǒu)。abcd式组合,读不舍手意思是:形容书籍或文章内容精彩,令人爱不释手,无法停止阅读。 强调书籍或文章的吸引力和读者的沉浸感,鼓励阅读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