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好歹的解释
形容人不识好歹,不懂得分辨是非好坏,通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不知感恩或不识好人心。
出处
1.
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2.
出自清代小说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三回:“你不识好歹,不领我的情,我也不怪你。”寓意
提醒人们要懂得感恩和分辨是非,珍惜他人的好意和帮助。
列子
1.
他帮了你那么多忙,你却不识好歹,真让人失望。2.
小王不识好歹,拒绝了朋友的好意,真是不知感恩。3.
你不识好歹,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帮助,将来会后悔的。4.
她不识好歹,对父母的关心视若无睹,真是让人心寒。5.
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再犯错,但他不识好歹,继续我行我素。6.
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;古书又不是毒药,竟会这样胡闹起来,这明明是~呀! ★夏丐尊、叶圣陶《文心》十五不识好歹的翻译
德语
undankbar
日语
恩知らず
法语
ingrat
英语
ungrateful
不识好歹的字意分解
bù
1: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: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:古疑问词。
5:用来调整音节。
6:大。
7:注意:“不”字在第四声(去声)字前念第二声(阳平),如“不必”(bú bì);“不是”(bú shì)。本词典为方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不”字,都注第四声。
shí
1:(形声。从言。戠(zhí)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:知道;懂得)。
2:同本义。
3:认识。
4:赏识。
5:感觉;识别;辨别。
6:见识;知识。
7:相知的朋友。
8:思想或意识。
9:刚才。
10:姓。
zhì
1:旗帜
2: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。
3:标记。
4:加上标记
5:记住。
dǎi
1:(象形。本作“歺”,音è。甲骨文字形,象有裂缝的残骨。隶变作“歹”。“歹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歹”的字多与死、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。①(è)本义:残骨。《说文》:“ 列骨之残也。” ②坏)。
2:坏。与“好”相对。
3:又指不健康的。
4:奸细,有异心的人。

不识好歹,一般汉语成语,读音是(bù shí hǎo dǎi)。abcd式组合,不识好歹意思是:形容人不识好歹,不懂得分辨是非好坏,通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不知感恩或不识好人心。 提醒人们要懂得感恩和分辨是非,珍惜他人的好意和帮助。